查看原文
其他

2022人口总量减少85万背后的思考|宁南山

深圳宁南山 风云之声 2023-05-21


今天(1月17日)最大的新闻就是2022年人口下降了,说几个数据和观点吧。

还是先说数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这里想说一下数据方面。第一点:人口下降会是长期趋势,看下表。

我国建国后出生人口猛增,从1949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间除了1960年左右那几年等少数几年,基本上每年出生人口大约都在2000万人的级别甚至有不少年份出生超过2500万人),而我国目前平均预期寿命是78岁,而1949年出生的人口将在2027年达到78岁,即使考虑未来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就算到79岁吧,那就是2028年。

下图为黄文政和梁建章统计的历年出生人口数据(注意我国的历史人口数据统计经常各种数据难以精确对得上,我们主要是看数量级)



换言之,今年是2023年了,未来我国死亡人口将会从2022年的1000万人级别(死亡1041万人)向2000万人的级别快速发展。

其实这个趋势不用查也很容易估算,我国现在14.1亿人口,平均78岁,那正常每年平均死亡人数应该是大约14.1/78=大约1800万人对吧,现在死亡人数少只有一千万人左右,是因为建国后出生高峰的人口还没有退出社会。

而注意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956万人(方便记忆也就是一千万人左右),同时我国适龄生育女性(20-40岁)人数是在不断减少的,所以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是在趋向不断减少的,这个一增一减,意味着人口下降的速度在未来还会加快,2022年一年只减少85万人的速度实在是太温和了。

我们注意看下图,因为适龄生育女性按照20-40岁计算的话,2023年对应的是1982年出生的女性退出生育年龄,2003年出生的女性进入生育年龄。

而1982年出生多少人呢?就都按照人口普查回溯的数据吧,1982年出生2379万人,而2003年出生1373万人,女性占出生人口大约一半,很显然退出生育年龄的女性比进入生育年龄的女性更多,所以适龄生育女性的总数是在不断下降的。 



总之从逻辑上讲,1949年建国后我国迅速进入了年出生2000万人的时代,而2022年只死亡了1041万人,因为现在平均78.2岁的预期寿命,则简单对应是建国前大约1944年左右出生的人(注意是大致,毕竟精准的计算不会那么简单)退出社会,而解放前每年出生并且存活下来的人口没有建国后那么多。

所以嘛,一边是未来我国每年死亡人数从1000万左右向2000万人左右发展;另一边是我国每年出生只有大约1000万人,而且适龄生育女性人口总数还在下降,意味着未来我国想支撑住每年1000万人的出生人口总数都很困难,需要提高总和生育率才行。

当然了从2000年-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是有波动的,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有些年份新进入生育年龄的女性人数会比上一年增加,有利于提振当年的出生婴儿人数,但是这种波动不可能说让每年一千万的出生人口提高到和每年高达2000万人的死亡人数相同的级别,如下图,2002-2019年出生人口基本在1300多万-1700多万之间,女性还只占其中一半,大约一两百万人的波动水平。

所以人口持续下降是板上钉钉,而且去年只减少85万人这么少,只是一个起点。


第二点:工程师红利和人口素质红利

所谓工程师红利就是具备高等教育素质的人口还是在增加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人口下降,我国第一次大规模高校扩招是1999年,对应的是大约1981年出生的人口,按照60岁退休则是在2041年(距离现在18年),以后延长到65岁退休则是在2046年(距离现在23年)

这么一看我国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退休时间距离现在还有大约20年的时间,考虑到扩招的前几年招收人数还没那么多,因此可以说工程师和人口素质红利还有大约25年到顶峰,那之后我国高学历人口绝对数量也会发生下降,而且越来越快。

所以我们似乎松了一口气,原来工程师红利还有二十来年才到顶啊,所以即使2022年人口开始下降了,但是目前退出社会的主要还是30后,40后,不管是学历水平还是消费能力都不太强,对整体经济影响不大,我们也还有二三十年的工程师红利可以顶上去对冲一下。

但其实不然,人口的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现在就得开始行动。

2023年出生的孩子,要到22年后才能成长为劳动力,同样也是二十多年后了,如果现在不鼓励生育,任由出生人数继续下降,则二十多年后高学历人口也会像今天一样快速下降。

接下来问题来了,有人说了,人口下降就下降呗,你看现在多卷啊,人口少一些不好吗?我看中国只有八亿人最好,还有人说像美国那样就三四亿人最好。

嗯我觉得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中国国家大,人口多,国力强,让我们产生了安全感,忘记了我们身处的是什么世界,我们身处的世界是美国为霸主,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占据地球顶端,同时身边有西方和日本作为共同盟友,同时敌视中国的种族和社会制度的世界。

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美国的飞机和军舰就在我国沿海附近飞行和航行,他们的军舰每年都会多次故意穿越我国的台湾海峡,侵入我国南沙岛屿的领海。

而现在美国还在联合其欧洲,日本盟友对我国搞先进技术和产品断供,彻底把我国压制在中低端,幸而我国庞大的本土市场支撑起了本土公司搞国产化,为其源源不断的提供了资金。

我们今天之所以如此有信心经济总量和国力一定超过美国,是因为我们解决了国家组织能力的问题,而且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即使我国的科技,产业和效率稍逊美国一筹,也不影响总量最终超过他们,普遍预计会达到美国的两倍。

作为全球顶端的盎格鲁-萨克森民族,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五个国家在2022年的出生人口大约是500万人左右,而如果加上他们的欧洲盟友每年出生400万,则每年出生人口在900万人左右,已经和我国每年1000万人左右的出生人口差不多了,别忘了他们还有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呢。

从出生人口数量对比,由于中国已经和欧美差不多了,意味着我国人均GDP要达到今天欧美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才能和他们差不多,是不是感觉难度很大?而且经济总量只是差不多就难以分出胜负了。

而如果未来我国出生人口跌到500万呢?则意味着我国人均GDP要达到欧美人均的两倍,才能总量和他们相当,实现平分秋色。

这也是我一直说的,中国的未来中短期是乐观的,但是和西方的竞争是以百年为维度的,当年我们和匈奴就打了几百年仗才分出胜负,而今天的西方白人,我觉得可比当年的匈奴要更加让人难以对付,

其一当年的匈奴只是军事强大,但是科技经济文化都不行,其二当年的匈奴占据的都是苦寒之地,而今天西方白人占据的欧洲,北美,澳新可都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和美国乃至于整个西方的竞争,要做好几百年的准备,未来我觉得中国要想彻底胜利,是要向外太空发展扩大地理和生存空间,这肯定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除了人口总量之外,还有一个人口结构的问题,即使我国人口和西方相等,但如果我国生育率太低,人口结构更加老龄化,养老负担更重,则也是竞争不过的。

这是非常简单的,你一个劳动人口要养两个老人,他是一个劳动人口只需要养一个老人,那么谁更有钱去投资和消费呢?

人口越是老龄化,越是没有活力,越是死气沉沉,中国现在很多村庄,乡镇和县城就是这样,满大街只剩下了老人,倒是满是年轻人的大城市充满了经济活力。

我再强调一下我的观点:

我国现在是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国家,工业化国家人口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会减少,这是个大前提,所以在这样的大前提下:

1、现在还讨论中国多少人口合适,是10亿人还是8亿人还是6亿人,讨论中国土地最多能够承载多少人,是16亿人还是20亿人这类问题毫无意义,因为工业化国家人口一定会不断减少,直到引进移民。

就跟我们的年龄一定会增长,结果我们在讨论究竟人的理想年龄是多少岁呢?是18岁,25岁,35岁还是45岁一样没啥意义,到了这个年龄,下一年就不再是了。

2、现在政策在转向鼓励“多生”,听到这两个字千万不要联想到“人口快速增长”,“难道中国人口还不够多吗”,“难道还不够卷吗”之类,工业化国家再怎么鼓励,人口也不会增加。

实际上在大力鼓励多生的情况下,欧美生育率就是1.6-1.8,东亚再鼓励也只有1.4。所以我们目前说的鼓励多生,我国生育率能恢复到1.8已经是全球工业化国家的巅峰了,2020年七普我国生育率是1.3,而且现在看还在继续降。

而我觉得中国现在这个情况,就不要想1.8 了,应该和东亚地区比,生育率1.4的日本就是东亚的巅峰,而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这些大力鼓励生育的地方,都不到1.0(新加坡略高于1.0,但那是少数族裔带起来的,华人不到1.0了)

换言之鼓励多生我国人口依然会下降,而且还是下降很快,但是更优的生育率会使得养老金水平更高,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老了后可以跳广场舞和出国旅游,而不是要继续在快餐店打工和开滴滴。

3、非工业化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快速增长却又得不到教育和工作机会;而工业化国家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快速减少和人口结构恶化,不同的时期人口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关注点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摆脱几十年计生宣传在我们的脑子里形成的“只关注人口总量增长,然后论证这有多坏” “中国人太能生,一放开计生或者一鼓励就会猛生孩子导致人口迅猛增加” 之类的条件反射,现在是人口快速减少的问题,不是人口快速增加的问题。

总之,我们现在还在去讨论“人口还不够多吗?”中国人口能承载多少人”“难道你想中国有16亿人或者18亿人吗?”之类的问题,是跟现实脱节的,因为工业化国家人口一定会下降。

现在在人口上,不管是总量还是结构我们都是在走下坡路,鼓励多生其实也就是踩踩刹车别太快了,改变不了下坡路的局面。

应该转向如何鼓励生育,优化不断走向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如何不使得人口过快下降。

最后,我认为长时间看,未来我国引进国外劳动力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毕竟全球发达经济体老龄化之后,没有一个逃得过,移民的进入到时候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然在这之前,未来几年全国各地将会大量出台各种鼓励和奖励生育的措施自救,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地方陆续发布现金奖励金额了,不过吸引力不一。

下图是2023年1月济南发布的奖励,二孩三孩每孩每月600元育儿补贴,对生活尤其困难的再每月增加200元育儿补贴,直到3周岁。

下图是深圳市卫健委2023年1月发布的奖励生育措施:生育一个孩子三年累计补贴7500元,生育第二个孩子三年再累计奖励11000元,生育第三个孩子再单独三年累计奖励19000元。
总体而言,我国全面走向鼓励生育已经是确定的趋势了,上面最近深圳,济南都出台了生孩子直接奖励现金的措施。
全面鼓励生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奖励现金之外,还有育儿机构建设,教育成本的降低,还有生育女性的工作权利保护,全职家庭妇女的权益保护,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等等
另外我一直觉得房地产政策应该调整,人口都在下降了,而且未来还会加速下降,可以考虑在三四五六线城市适度放开建别墅小区,低密度小区留住年轻人,让年轻人在大城市的城中村,公寓楼,高楼,和中小城市及农村的独栋+花园洋房之间有得选,而不是回到中小城市,县城了发现还是一堆高层建筑住宅,居住环境和大城市一模一样,客观上大城市的生育率是最低的。
这个就不展开了。
总之,中国人是优秀民族,还面临着盎格鲁.萨克森为首的西方国家竞争和压制,由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2021年就是我们的民族诞生以来的历史人口顶峰了,而且是空前绝后的顶峰,以后就是如何保住我们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人力资源不断彻底消失的问题了。
本文2023年01月18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深圳宁南山关于2022年中国人口下降,简单的说几个数据和想法,风云之声授权转载




■ 扩展阅读

说下2021年出生人口下降这件事 | 宁南山

2021年从基建,产业和人口聊下东北振兴 | 宁南山

美国人口,凭什么还在增长?| 地球知识局

美国的科技是怎么成为世界第一的 | 宁南山

欧洲人在攀枝花——基建狂魔前传 | 宁南山

趋势:企业数字化到全产业链数字化|宁南山

美国是如何搞垮苏联的 | 宁南山制裁下崛起的新基建:国产软件的成长之路 | 宁南山

最近看到的我国一些科技突破——LNG船,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碳纤维,工程机械……|宁南山


■ 作者简介

宁南山

坐标深圳
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